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重庆市对加快推动数字重庆建设有关要求,重庆市供销合作社以“数链城乡便捷服务”的理念,搭建“村村旺农服通”应用综合服务平台,围绕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两条业务主线,推动打造“数字供销”服务平台,构建“数字供销”运行网络,畅通“数字供销”产销渠道,探索构建既具有规范性、综合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协同治理新场景,实现全市农事服务“一张网”,为农业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运营体系,打造“数字供销”服务平台。聚焦建设集农产品销售、农业投入品集采分销、农机跨区域调度、信用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服务平台,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一是深化服务改革,打造信息平台。以构建“一中心(农村大数据中心)+三朵云(供销云、生产云、信用云)”的信息化产品布局为目标,对标服务“三位一体”改革工作,将信息科技与农业产业对接,纳入数字重庆建设重大应用“一本账”,并作为全市“三位一体”数字化综合农服应用进行打造。截至目前,“村村旺农服通”已在6个试点区县完成部署,注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万余个、农事服务商446个、供销基层组织1098个。
二是结合产业实际,开发配套系统。立足农业产业发展特点和生产实际,开发配套信息系统18个,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搭建中国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信息平台,在全国16个省市进行试点使用,打造高效、快捷、安全的“电商+供应链+物流”智能生态系统,为农业生产组织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基础信息化工具。
三是建设服务站点,强化组织保障。以重庆智慧农服集团为龙头,组建重庆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与区县供销合作社联建智慧农服子公司20家,与基层社联建智慧农业服务站369个,与农村综合服务社联建智慧农业服务点1263个,整合农资供应、测土配肥、庄稼医院等服务网点2700多个,组建农资、农机、农技、农事、农艺等专业化服务组织516个,2023年全市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1037万亩次。
推进双向流通,构建“数字供销”运行网络。“村村旺农服通”坚持深入链接上游基层组织体系,整合下游各类流通资源和渠道,用“以销定产”的订单农业模式撮合形成稳定的产需对接关系及信息交互渠道,有效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是聚焦产销对接,保障“供之优品”。围绕解决农民“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的问题,以各类涉农用户为主体,满足生产需求和订单需求。截至目前,“村村旺”累计发展订单农业28万亩,带动农户增收2.34亿元,链接了重庆和四川12个区县的79个乡镇、257个行政村、12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重庆涪陵榨菜集团等8个大型加工企业达成战略合作。2024年,在铜梁试点发展水稻订单农业2万亩,实际服务面积达5万亩,并以青菜头订单农业模式为原型,在石柱、永川、合川等区县发展辣椒、糯高粱、油菜等原料型订单农业。
二是聚焦加强联动,实现“销遍全国”。“村村旺农服通”与市内各区县联动,汇集3000余个SKU精品农产品,联结企业用户2003家、终端消费用户13.66万人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引导用户逐步形成“购正宗农特产品,上村村旺平台”的消费习惯。与“CCTV强农品牌计划·央小满”达成合作,合力将优质农产品向全国推广,首场直播活动商品交易总额达1016万元。
三是聚焦建立桥梁,打通双线通道。“村村旺农服通”借助供销合作社市、区县、乡镇、村四级组织,搭建“前端产品资源+后端销售渠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桥梁,建立供销特色产业链综合服务体系,开展电子商务、社区团购、网订店取、同城配送等产、供、销、配一体化服务,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线运行通道。
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数字供销”应用边界。坚持把拓宽“数字供销”平台应用边界作为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提升“村村旺农服通”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建设集采集配中心,健全服务体系。以位于保税港区的“村村旺”集采集配中心作为中心仓,通过链接一线生产厂家形成商品库并充分发挥线上平台优势,为各大电商平台、经销商、社区门店、仓储、供应商提供服务,构建以县域配送为主体、乡镇周转为补充、村级服务为基础的“数字供销”服务体系。
二是强化冷链物流建设,厚植发展优势。围绕水稻、油菜、辣椒、糯高粱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网络优势,大力推进冷链分拨仓、产地仓、“中央厨房”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农产品流通批发的重要节点、城乡生活必需品供应的应急储备平台。
三是抓好“832平台”运营,推动消费帮扶。聚焦优化创新农副产品产销模式,依托“村村旺农服通”平台,主动对接农产品种植、生产、经营企业,采取“平台+政府+企业”相结合方式,建立优质商品库以及优选商品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机制,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消费帮扶,2023年新增交易额近4亿元、累计达13.6亿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