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各行业百废待兴,崭新的希望,春天的气息再次升起,六堡茶产业似乎又要迎来新的转机,但是让广大茶农、茶商、茶人没想到的是,这个转机的真正到来几经波折,经历了几代人。
01
计划经济下的复兴
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使农民重新获得土地,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种茶热情,六堡茶园的种植面积也由此扩大。随后国家对茶叶进行统购统销,由中国茶叶梧州支公司挂牌收购茶叶并运送到新成立的梧州加工厂,这就是梧州茶厂的前身。
梧州茶厂的创建,在六堡茶的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包括现代六堡茶渥堆发酵、陈化茶窖、木板干仓等新工艺实践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1954年六堡茶肩负起“出口创汇”的历史使命,政府取缔了十多家私营茶商采购毛茶,并由国家统一制定收购等级和收购价格,再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由于当时六堡茶生产企业遍布桂中、桂北、桂南和桂东地区,所以对统购后的毛茶加工业进行了明确分类:梧州加工厂加工六堡茶为主,灵山与横县所收六堡茶集中横县茶厂加工,其他各县均运梧州厂加工。自此,六堡茶从长期手工作坊式生产转变为工业化大生产,同时努力改进生产,推广创新技术。
▲旧时六堡茶园的繁忙景象
此时的香港,茶楼酒肆生意兴旺,黑茶消费量与日俱增,东南亚锡矿业开发高潮再起,矿区内华工高度集中,通过香港转口输出的黑茶,数量也是有增无减,六堡茶的出口外销迎来了短暂的复兴。
也就是这一时期,现代六堡茶历史上最为重大的技术突破——“冷发酵”渥堆法诞生了,开创了六堡茶的新时代。
50年代中后期,六堡茶因“汤色不够红浓明亮”,不符合外销要求。为了保持六堡茶固有的声誉,于是,由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牵头,按照香港人的要求,开始对影响六堡茶品质较大的发酵作业进行技术改革。
更早期的时候,香港就有汤色红亮、滋味醇厚的六堡茶供应,只不过当时叫“发水茶”,茶商们人为地进行加温加湿处理后再销售的茶,有六堡茶也有普洱茶。
由于与香港的地缘关系,梧州茶人一方面通过与香港德信行交流“香港仓”的经验,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等级的茶坯分堆,分别计入不同比例的水的工艺探索,经过一系列不断实践,终于解决了六堡茶的发酵问题,达到“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的要求。
据1959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茶叶精制工艺和机械》(茶叶技术革新资料汇编第三辑)记载,“目前我们大生产中已实行采用这一方法进行生产,成品调给广东茶叶出口公司,亦得到好评。”由此我们可以也能看出,现代六堡茶的制茶工艺与普洱熟茶的加工工艺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从时间上来说六堡茶比普洱茶早了那么几十年。
▲1959年出版的《茶叶精制工艺和机械》
总的来说,整个五六十年代,黑茶在香港茶楼市场上可谓意气风发,销售量一度占到六成。除了六堡茶以外,普洱茶也出现在茶客的桌上,只是当时茶楼的茶客是分不清六堡茶和普洱茶的,它们都称“陈茶”。
02
多变的市场,六堡茶的冬天
然而出口市场的好转并未给六堡茶园的种植和建设带来生机,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及三年的自然灾害,使得刚刚复兴的六堡茶生产重新陷入低迷。
当时茶产区山多田少,最大的问题是粮食不足,茶农主要靠卖茶来维持生计,但六堡茶的收购价格比同等级的烘青绿茶(不经后发酵工艺)收购价格还低,严重损害了茶农对六堡茶生产的积极性,茶园逐渐被丢荒,据记载1989年六堡茶的产量竟然只有区区14吨。
另一方面,呆板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六堡茶的外销市场实际上也是危机暗藏。一直以来六堡茶是按下发的计划指标来生产的,没有自己的开发和销售权利,而下发的生产指标,也是完全根据销量制定,即所谓的“以销定产”。
茶的产量伴随着东南亚各国对中国实行严厉的进口政策,以及国家外贸政策的调整,六堡茶和青毛茶供应量受限,而香港市场对黑茶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为了在这庞大的市场上分一杯羹,香港的茶商们开始仿制,他们采购不同地区的青毛茶自行加工踩压后制成六堡茶和普洱茶,然后以“陈茶”之名卖给茶楼就地消耗或转口往南洋。
当时青毛茶的原料有来自广西、广东、云南,以及来自越南、缅甸、泰国、印尼等国家进口茶青,“港产六堡茶”对内地的六堡茶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上个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矿山衰败,外贸受阻,使已经受到严重打击的市场再次横遭摧残,生产和消费出现了极大的萎缩,六堡茶步入到一个更大的低迷时期。
▲六堡镇合口码头
九十年代初,统购统销时代的结束,六堡茶有史以来第一次需要自己面对市场,自寻生路。但此时的茶园大多已被改种其他农作物,产量不足以维持六堡茶的大量生产,少数坚持六堡茶生产的企业不得不从外地茶区收集毛茶进行生产,后来一直承担制作六堡茶的横县茶厂、桂林茶厂相继停止了六堡茶的生产,只剩下梧州茶厂和中茶梧州分公司等少数几家茶企苦苦支撑,维持最基本的大宗生产和出口量,在变数颇多的市场经济下,失去产业基础的六堡茶在整个九十年代几乎湮没无闻。
03
普洱茶的带动,六堡茶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转眼进入21世纪,在普洱茶热潮的带动和影响下,与普洱茶有着类似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的六堡茶消费需求迅速上升,市场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004年起,梧州市政府就把六堡茶生产列入农业优势重点扶持,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茶树良种苗木繁殖基地,把六堡镇和狮寨镇列为六堡茶专业镇进行重点建设。
▲苍梧县被评为全国十大魅力茶乡
在消费市场的这一块,出于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六堡茶的保健功效被越来越多人了解,据有关数据统计,喝六堡茶的主力消费人群更多是集中在70、80后一代,且女性人数呈上升趋势,对六堡茶的关注区域也产生了变化,不再仅限于两广地区,而是往北京、山东、河北、辽宁等北方省份辐射,六堡茶的消费市场已悄然从外销转向国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社会的主流文化。
六堡镇里,大大小小的茶园不计其数,就连空气都带着茶香,一片风光无限好的景象,对茶文化感兴趣的人们纷纷到茶山观光与体验,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六堡茶(俗称农家茶)也准确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拥有不少的忠实用户,与现代工艺六堡茶一起推动着六堡茶产业不断前进。
历史、工艺、文化……一晃数百年过去了,历经缓慢岁月变化的六堡茶,随着众多新创企业的加入以及市场热潮的到来,迎来属于自己的全新时代!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