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
  • 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GUNGHSIUH HOZCOZ LENZSE
  • 广西供销合作联社
  • www.gxs.gxzf.gov.cn
  •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业务专题 > 文化知识

    六堡茶简史之一:诞生

    2024-08-19 11:42     来源:六堡茶小镇微信公众号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01

    历史考证


    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因产自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属于黑茶后发酵茶,其外形色泽黑褐光润,叶底红褐色,间有金黄花,汤色红浓,香气陈醇,滋味甘醇爽滑,具有独特的类槟榔香,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远年陈茶还具有解暑祛湿、生津止渴、消食除滞、暖胃提神的保健功效。


    六堡山区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垌到合口均峰峦耸立,形成了以山地、丘陵构成的地貌,林区内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得益于这一片雨林水岸,生态优越,自古便是植茶佳所。


    云雾缭绕的六堡镇


    六堡镇在明清时期就是南方著名的茶叶产区,据史料记载,在清康熙年间的一张苍梧地图上,六堡镇所属区域就明确的被标为茶亭(当时茶商茶农的交易场所)。


    茶亭


    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出版的《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夜不变……色香味俱佳”;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其特殊的类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24名茶之一,成为朝廷贡品。广西通志稿(清)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生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苍梧县志对六堡茶的记载


    02

    传统的保健茶



    地处岭南的六堡,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属瘴疠之地。数百年来,六堡茶就常以药的形式出现,当地人用喝茶的方式来治疗痢疾、祛湿避瘴,直到现在还保持着这一乡风民俗。


    过去,许多农家种茶也制茶,但茶并不是主要的营生,大多是自家采了自家喝,做好的茶用竹篓、葫芦等装满挂在灶台上方,被烟熏日久,所以那时的茶会带有浓重的烟熏味道,这种茶叶称为农家六堡茶,出门务农前,泡上一壶装进壶里随身携带,消暑解渴;平时在家煮一些,当预防感冒、梳理肠胃的“保健茶”。


    六堡茶俗称“爷孙茶”,意思是爷爷做的茶留给孙子喝,制好的六堡茶一般是要被搁置几年以后才喝的,因此茶就一代一代延续下来。陈年的六堡老茶更具药效,民间常用陈年六堡加冬蜜来治疗痢疾拉肚子,所以有 “三年药,五年宝,十年丹”之说。


    03

    两广消费六堡茶的历史


    六堡茶的早期传播,是沿着珠江流域开始的,这得益于广东人爱茶、嗜茶,大量消费茶水的生活习惯。


    广东人饮茶的习惯非常悠久且普及,自唐代曹松把茶种移植到南海西樵山,广东的茶文化便开始了。入明后,街头巷尾已经出现类似于凉茶的茶水摊档,这些茶水包含着各种不同的中草药根茎、干叶熬煮着,供人们消暑解渴;而一些专门为劳苦大众解渴歇脚的茶寮茶馆,更是必备茶水供应。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一种叫“一厘馆”的馆子,设备很简陋,一张木桌,四条板凳,不仅供应茶水,还供应糕点,门口挂一个木牌子,写个 “茶”字或写“茶话”两个字。到了清同治、光绪年间,随着“二厘馆”、“茶居”的出现,“饮茶”更为普遍,广东人上茶楼喝茶的习惯开始逐步形成。


    旧时的广州茶楼


    每天清晨四五点钟,茶居大门一开,茶客们蜂拥而入,一两千个座位,十来分钟便座无虚席。茶客多是做建筑和做苦力搬运的劳苦大众,他们劳累了一天,倦缩了一夜,次日清早,借此茶居寻求片刻的喘息,会会工友,了解一下市道行情,发发牢骚。当时饮茶多是“一盅两件”,“一盅”,就是一个铁嘴茶壶配一个瓦茶盅,壶里多放些粗枝大叶的茶,喝下去既解渴也解乏。而通过水路运送到广东的六堡茶,天然就带有消暑祛湿、清热解毒的功效,且价格低廉,十分符合广大劳苦民众的饮用需求,于是,很快就在茶楼流行开来,到了明末清初,六堡茶已经是一款大众茶,融入了广府文化。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